規劃成果
一、四湖鄉之發展願景
本鄉之沿海觀光發展,短期以沿岸之第1809號飛砂防止保安林、環島自行車道-海線(又稱黑森林自行車道)為核心,串聯南北之四湖海岸植物園、海水浴場、教育農園、海清宮、老兵聚落、烏倉寮、風機等景點,海上蚵棚架、自行車道兩側蚵殼堆秘境、海岸林沼澤等景觀,以及箔子寮漁港特定區計畫、溪仔崙、三條崙等聚落,形成北、中、南定位各異的觀光軸帶。同時以縣道、鄉道連結複合觀光型聚落、支援服務型聚落等,作為沿海觀光的推廣支援地區,進而擴大觀光發展效益。
中期以位於縣道160線、省道台17線、快速道路61線交會處的飛沙、飛東、三姓等聚落作為引導城際觀光旅次的交通節點,以及引導沿海發展深入內陸的中繼站。長期則鼓勵內陸地區營造地方農產特色、建立在地品牌、完善產製儲銷環境,逐步推動農產業之六級化與永續經營。
除了回應本鄉短中期的沿海觀光發展構想,亦配合農地利用綜合規劃、地方創生等部門空間發展計畫,提出有利於民間自主優化製儲銷環境之構想,作為前述長期推動農產業六級化與永續經營的先期準備。


二、規劃策略
(一) 重點議題一
透過方案策劃(programming)與地方權益關係人確立沿海觀光未來發展規劃,可分為三個區段:
1. 北段:四湖海岸植物園至三條崙海水浴場之自行車道兩側可同時望見海上蚵棚、蚵殼堆、沿海植物(保安林)與風機,宜結合四湖海岸植物園,形塑為沿海自然生態暨人文景觀之教育場域。
2. 中段:以三條崙海水浴場結合國際風帆衝浪學校為核心,宜作為發展水上活動及休閒遊憩之亮點。
3. 南段:三條崙海水浴場至廣溝武術文化館、箔子寮藝術村宜作為由社區經營之歷史文化體驗、推廣深度旅遊的場域。
使用上,以三條崙海水浴場作為沿海觀光軸帶的主要活動節點,宜容許較高強度的觀光使用(如:露營區、商店街等)。其餘點狀資源宜在不影響保安林功能的前提下,容許其維持既有使用。此外,為擴大沿海觀光之效益,學校等公用設施、周邊聚落、主要道路兩側(如:縣道160線、鄉道雲129線、鄉道雲131線)可作為推廣及支援觀光之節點,容許其周邊一定距離範圍內做停車空間、旅宿、零售商業、餐飲等使用。本計畫在不違反國土功能分區及其分類劃設原則的前提下,適度放寬各範圍內微型設施之使用並另訂土地使用管制原則。


(二) 重點議題二:參照雲林縣政府110、111年度「配合國土計畫推動農地利用綜合規劃」計畫成果、地方創生計畫內容,以及當地從事農業之權益關係人、地方創生提案事業體(弘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泰山雜糧生產合作社)的需求,以農業生產條件較佳且既有農作產銷設施較密集之地區,作為「適度放寬農作產銷設施之設置門檻」的短期試行示範場域。本計畫亦在整合地方共識後,適度放寬指定範圍內農用倉儲空間使用另訂土地使用管制原則。
